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石灰石礦山(100萬t/a)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信息公示(第二次)
1建設項目概況
1.1項目由來
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建筑碎石用石灰石礦山位于重慶市合川區鹽井街道辦事處茶園村,始建于2009年,礦山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等證照齊全。采礦許可證于2015年12月由重慶市合川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頒發,證號為C5001172009107130041050,有效期壹年,自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0月30日。該礦山生產規模40萬噸/年,礦區面積0.042km2,礦山占用石灰巖礦石資源儲量約211.1萬噸,設計生產規模40萬噸/a,服務年限約為5年,現已停采。根據相關文件精神結合礦區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且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建筑用灰巖礦原采礦許可證將到期,該礦擬增劃礦產資源、擴大生產規模。礦山擬定將原生產規模40萬噸/年擴大為100萬噸/年,擬在原有礦區西面擴大礦區范圍。擴大礦山范圍長425m,寬約281m,礦區面積約0.0425km2,設計開采標高+360~+218m,礦山占用石灰巖礦石資源儲量(333)313萬噸(其中T1f4168.9萬噸,T1j1144.1萬噸)。礦山回采率按95%計算,可采儲量為297萬噸,設計生產能力100萬t/a,服務年限約3年。采用臺階式采礦法,放炮落礦,鏟車裝載,汽車運入破碎車間破碎、篩分,經皮帶送入成品倉,汽車外運。產品方案為建筑用石灰石,破碎加工。
工程投資1000萬,環保投資80萬,環保投資占投資比例系數8%。擴建后全礦勞動定員40人,每天二班,8小時工作制,全年工作330天。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委托重慶渝佳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進行 “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石灰石礦山(100萬t/a)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單位組織評價人員深入現場踏勘,收集有關基礎資料,環境監測資料,編制 完成了《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石灰石礦山(100萬t/a)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初稿。按規定進行公示。
1.2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石灰石礦山(100萬t/a)項目
(2)項目業主: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3)地理位置:重慶市合川區鹽井街道茶園村
(4)建設性質:改擴建
(5)生產規模:年生產能力為100萬噸
(6)礦區范圍:擴建后礦區面積:0.0425km2,開采標高:+360-+218m
(7)開采方式:露天開采、公路開拓
(8)開采方法:臺階式采礦、放炮落礦、手工揀選、機械破碎、汽車、輸送廊道運輸,
(9)服務年限:3年。
(10)工程投資:工程投資1000萬,其中環保工程投資80萬元。
(11)改擴建新增工程內容:工業廣場中設置破碎站、堆料場、辦公房等附屬設施,占地面積約640m2。增加1臺空壓機、1臺推土機、2臺挖掘機、4輛自卸汽車,孔鉆1臺,鏟車1臺。全礦職工總人數30人增加到40人。完善環保措施。
2環境質量現狀
評價區域地表水質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域水質標準。能夠達到適用功能要求。評價區空氣質量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一級、二級標準的要求。能夠達到1類、2類功能區的要求。評價區噪聲監測點監測結果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要求,達到2類功能區要求。
3項目可能造成的主要影響及擬采取的防治措施
(1)地表水
生活、辦公區生活污水產生量約6.4m3/d,新的辦公生活區生活污水設置化糞池100 m3處理收集用于礦山生態恢復和周邊耕地施肥。不外排。對地表水環境影響很小。
車輛清洗總用水量為10m3/d,經1座10 m3沉淀池處理循環用于洗車,不外排。
對地表水環境影響很小。
雨季時,大氣降雨通過礦石開采區和礦石加工區后形成的地表徑流會夾帶一定量的泥沙,如不采取措施,會造成水土流失,通過設置截洪溝、排水溝以及沉砂池等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降低地表徑流中的泥沙含量,并盡可能將沉淀后的雨水收集儲存,用作礦石開采的灑水水源。采用前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礦區含沙地表水徑流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地表徑流匯入溪溝經過約3km匯入嘉陵江,泥沙進一步沉降,對匯入口的嘉陵江水質影響很小。
(2)大氣
①防治措施
表土剝離粉塵通過高位水池管道噴霧灑水,抑制粉塵;除塵效率約90%。
排土場粉塵通過高位水池管道噴霧灑水,除塵效率約90%,其粉塵排放量約0.12t/a。
鉆孔粉塵采用濕式鑿巖,采用自帶收塵裝置的鉆機,經該種方法處理后粉塵排放濃度約為100mg/m3,低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50/418-2016)中顆粒物影響區大氣污染物*高允許排放濃度要求(100mg/m3)。通過設置高位水池及灑水管網進一步對鉆孔區進行灑水除塵,可以進一步降低約90%。
爆破粉塵通過采用爆破前采用濕棕墊覆蓋,爆破后對爆破巖石面噴霧灑水。其粉塵的排放量可降低90%。
礦山鏟裝粉塵采取噴霧灑水后降低90%。
項目設有1個密閉產品堆料場,總占地面積約4500m2,風力粉塵可以忽略。堆場密閉并配置卸料、裝料、進出口噴霧灑水,進出口軟簾密閉措施。效率可達到98%。
運輸皮帶采取全封閉措施。
料倉卸料口裝車,采取噴霧灑水后降低90%。
破碎進料口卸料粉塵采取噴霧灑水后降低90%。
破碎機密閉,增加一臺袋式除塵器,處理風量約20000m3/h,除塵效率99%, 粉塵由集氣罩收集經袋式除塵器處理,處理后通過1根15m高排氣筒排放。能夠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50/418-2016)中顆粒物影響區大氣污染物*高允許排放濃度要求(100mg/m3)。
篩分設備布置在料倉內,采用封閉除塵,同時增加篩分設備的噴霧灑水裝置。減少粉塵99.5%。
為防止運輸道路積塵引起二次粉塵,礦區內主運輸道路和工業場地鋪墊碎石硬化,在晴天對路面采取噴霧灑水。降低90%。
進出礦山運輸車輛進行沖洗,對車輛物料進行覆蓋防塵。有效控制運輸過程揚塵。
②影響分析
礦區無組織排放*大貢獻值0.0853mg/m3,低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50/418-2016)無組織排放監控點濃度值(1mg/m3)。因此,本項目粉塵廠界達標。
各源影響濃度*大貢獻值0.0956mg/m3。能夠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一級標準參照小時值0.36 mg/m3(取日均值3倍)。疊加一類區背景值日均值0.015mg/m3后的影響值0.1106 mg/m3,低于一級標準日均值0.12 mg/m3。對礦區周邊一類功能區及其緩沖帶的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小,不改變一類功能區及其緩沖帶的環境功能。總體不改變森林公園的環境空氣功能,對森林公園的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小。同時周邊200m居民擬搬遷,對200m外的居民影響很小。
綜上,本項目為改擴建,通過完善粉塵控制措施,總體可實施顆粒物排放的明顯減少,對森林公園空氣質量有改善作用。本項目不會對周圍的環境空氣造成較大的影響,不會改變評價范圍環境空氣的功能。
③大氣環境防護距離、衛生防護距離
不設置大氣防護距離。
建議本項目礦區及工業場地衛生防護距離為50m。衛生防護距離內無居民。
建議衛生防護距離內不宜新建醫院、學校、居民點等對顆粒物敏感的建筑。
(3)噪聲
本項目生產時間16小時,晝間進行,即早上6點到晚上10點,禁止夜間(晚上10點到早上6點)生產。破碎機建筑隔聲,基礎減振。爆破控制總的裝藥量,采取多排孔微差爆破,增加起爆段數,盡量減少每一段的裝藥量,使爆破噪聲值降低,減少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礦區主要設備距離礦區東、南、西側邊界在100m外,噪聲源強按照90 dB(A),按照同時有4臺設備距離在100m分析,預測廠界噪聲56 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限值。
破碎機通過隔聲后噪聲在80 dB(A),距離*近廠界15m。篩分機通過隔聲后噪聲在80 dB(A),距離*近廠界20m。2源疊加預測北面廠界噪聲58.5 dB(A)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晝間限值,夜間不運行。
*近居民位于礦區西北側,距離主要開采設備約300m,距離工業場地*近100m。噪聲貢獻值約50dB(A),背景值55.4 dB(A),影響值56.5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要求。同時安全距離礦區外200m居民搬遷后。本項目的噪聲對周邊居民影響很小。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要求。
(4)固體廢物
廢石約5220t,3400m3/a,剝離表土約280t,180m3/a。在排土場集中堆存。總體排土場容積能夠滿足需要,表土全部收集利用。
本項目所產生礦層中夾石,表層土壤,成分主要為頁巖等,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參照《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中要求堆放即可。排土場淋溶水主要為SS等,在降雨初期淋溶水中SS含量較大,隨降雨持續時間逐漸減小。因此淋溶水排入地表水體對沖溝及下游河流影響小。
布袋除塵器粉塵全部作為石粉綜合利用。
礦山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1kg計,則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總量為13.2t,在辦公區和生活區設置垃圾桶,統一收集后定期由市政環衛部門清運集中無害化處理。
沉砂池沉淀處理后少量廢渣,全部送入排土場堆放。生活污水處理污泥人工清理用于周邊耕地施肥。
運營期一般工業固體產生量很少,主要為包裝材料,集中收集在房間內,交有資質的單位回收利用。
本項目廢油主要給工業場地機修車間廢油以及設備的廢潤滑油,預計年產生量約1t,屬于危險廢物,廢油通過油桶收集,定點收集在工業場地指定的辦公房屋內。定期交有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處置單位處置。
通過以上措施,本項目固體廢物對環境影響小。
(5)生態
①生態保護與恢復措施
根據《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HJ651)落實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措施。生態恢復措施是實施中應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土地復墾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措施進行整合、協調。土地復墾質量應符合《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T1036-2013)要求。按照“整體生態功能恢復”和“景觀相似性”原則進行生態恢復。土地復墾率90%以上。
對原礦區擴建后不再開采和利用的區域實施生態恢復。主要范圍為原采空區扣除需要繼續開采的部分和利用礦區道路、排土場。恢復面積約20000m2,本項目驗收期完成生態恢復。恢復方向為林地。
在礦區地勢較高區域坡面頂部及原沖溝下部設置截水溝約600m。采區內設置排水溝約500m,工業場地設置排水溝約200m,北側設置100m3沉砂池1座處理后外排,部分回用灑水。
采場、礦區道路等各類場地建設前,應視土壤類型對表土進行剝離。對礦區耕作土壤的剝離,應對耕作層和心土層單獨剝離與回填,表土剝離厚度一般情況下不少于30cm;對礦區非耕作土壤的采集,應對表土層進行單獨剝離,如果表土層厚度小于20cm,則將表土層及其下面貼近的心土層一起構成的至少20cm 厚的土層進行單獨剝離。
在現有采空區設置排土場1座用于堆放廢石及表土,廢石與表土應分開堆放,表土用于后期復墾。排土場面積6000m2,堆放高度4m。北西面設置擋墻約150m,高約3m,其他面利用開采形成的邊坡作為擋墻。
開采期實施邊開采邊恢復。采區生態恢復復墾方向林地,土地復墾率應達到90%。
閉礦后對采空區、礦區道路進行全面生態恢復復墾。復墾為林地。林地土地復墾率應達到90%。排土場植被恢復為林地,林地土地復墾率應達到90%。恢復后的植被覆蓋率不應低于當地同類土地植被覆蓋率,植被類型要與原有類型相似、與周邊自然景觀協調。不得使用外來有害植物種進行排土場植被恢復。工業場地植被恢復為林地,林地土地復墾率應達到90%。恢復后的植被覆蓋率不應低于當地同類土地植被覆蓋率,植被類型要與原有類型相似、與周邊自然景觀協調。不得使用外來有害植物種進行植被恢復。
②影響分析
通過生態現狀調查,評價區域主要為林地生態系統,植被種類較單一,野生動物稀少,無珍稀保護野生動物。生態結構簡單,環境異質性差。區域以人工生境為主,易于恢復。礦區總體景觀景觀功能不強,景觀一般。通過落實評價提出的生態保護和恢復措施以及景觀保護措施,擬建項目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穩定性影響小,對區域生態功能產生輕微不利影響。對九峰山森林公園的森林風景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傳播森林生態文化、開展森林生態旅游等功能影響很小,不會影響其生態服務功能。對九峰山森林公園影響小可接受的。總體對生態環境影響小,可以接受。
4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石灰石礦山(100萬t/a)項目符合相關產業政策,符合相關環境保護政策,總體符合規劃要求,總體符合規劃環評及審查意見要求,不涉及生態紅線。評價區域環境空氣、地表水、聲環境質量現狀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通過落實評價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恢復措施,可以實現“增產減污”,主要污染物顆粒物排放量明顯減少。對聲環境、環境空氣、地表水影響小可接受,不改變區域的環境功能。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穩定性影響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對九峰山森林公園生態功能影響小可接受的。環境風險可接受,選址布局合理,采用的環保措施可行。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石灰石礦山(100萬t/a)項目建設是可行的。
5 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可在公示期間內到環評公司或建設單位查閱環評報告、索取補充信息,也可可來電、來函索取環境影響報告書,索取補充信息。
環評單位:重慶渝佳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大坪正街160號萬科錦城3幢36樓;
聯系人: 徐老師 15215078928 E-mail:1949ws@163.com;
聯系電話:023-63252110 ;傳真:023-63527561
建設單位:重慶亙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聯系人: 蘇老師
聯系電話:18983166102
聯系地址:合川區鹽井街道辦事處迥龍橋居委會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項目所在地周邊居民,受項目直接影響的居民、單位。
主要事項:本次公眾意見主要調查當地居結合本次評價初稿,對項目建設提出意見,具體內容見問卷調查表。
8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本次主要采取在http://www.rbdspt.cn/網上公示,然后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公眾也可以向環評單位發送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公示時間:2018年9月25日-2018年10月11日。 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2018年9月25日-2018年10月11日。